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法苑文化
【驻村故事】村里来了个“法”力满满的第一书记
作者:黄秋菊  发布时间:2023-07-04 17:29:59 打印 字号: | |

有这样一群人,在广袤的镇巴乡村大地上,谱写着难以忘怀的“春夏秋冬”,数载春华秋实,闪耀着驻村人的荣光。——题记

• 初见

秋雨连绵,在桑园坝村远处的坡地上,雨声与吆喝声交织,现场弥漫着紧张的气氛,雨水冲散掉一大片坡地泥土,堵塞了旁边的水渠,无处排泄的洪水顺着斜坡朝村民何大强家房屋汹涌而去,顷刻间便没过门槛,眼看就要倒灌进屋。

“你是谁家亲戚吗?”

只见一个约莫三十几岁的小伙子顾不上回答问题,抄起旁边的铁锹就朝着滑坡点跑去,来不及卷起衣袖,埋头加入抢险队伍,拼命挥舞铁锹,泥水瞬间溅得满身都是,他却毫不在意。通过三人四十多分钟奋力疏通,奔涌的洪水终于顺着水渠流走,此时疲惫的他还要赶往下一段排查点,回头憨笑道:“我是新来的第一书记!”

回答的话很快淹没在雨声中,只留下他急匆匆离去的背影……

这个小伙子便是汪洪晓。2021年8月,受镇巴县人民法院选派,到平安镇桑园坝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上岗当天即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汪洪晓带领驻村工作队同村委密切协同,排查险情,筹备物资,撤离涉险村民,连续三十多天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绵绵细雨相迎,防汛救灾为题,铁锹为笔,奋笔挥舞下汪洪晓正式开始书写他的驻村答卷。

• 相知

秋去冬来,恰逢新更换帮扶村和驻村队员,汪洪晓带领驻村工作队克服到岗时间短,不熟悉帮扶政策和村情民意等不利因素,废寝忘食扑在工作上。白天不断入户走访,熟悉村情民意,提升“两率一度”;晚上则整理档案材料,背诵帮扶政策,用最短时间弥补工作短板,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感染着身边人。

寒风凛冽,防疫人员步履不停。在疫情防控期间,汪洪晓带领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紧密配合,天没亮就出发,逐户通知,逐人采集,经常忙到中午顾不上吃饭。在村干部全部感染的情况下,汪洪晓带领两名队员24小时值班值守,流调管控返乡人员,圆满完成疫情防控任务。

• 嬗变

雷始鸣,万物生长。漫步在桑园坝村干净的村道上,道路两旁开满五颜六色的鲜花,格桑花、百日草、向日葵......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这些美景都有赖于汪洪晓的谋划,他到岗后组织劳力对村环境卫生进行了全面清理,修建文化挡墙将近200米,针对性治理5个集中院落,树立标杆;同时,向上多方争取资金修桥补路10余处,种植花草美化绿化2.3公里,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产业发展也在这个春天迸发蓬勃的生命力。汪洪晓驻村以来,多次上门走访有志青年,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对接主管部门,指导办理各项审批手续,让创业者少走弯路,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两年来孵化带贫企业5家,建设粮食及中药材加工厂2300平米,预期带贫能力超过260人。

• 炽热

“汪书记,我帮邻居修房摔伤了,赔好多谈不拢,你是我们村的第一书记,也是法院的,我相信你们。”

“汪书记,我跟我婆婆是一天也过不下去了。”

“汪书记,他们修路把我地占了,你要给我做主解决一下这件事。”

……

赡养老人、邻里矛盾、土地纠纷、婆媳冲突……这些开场白后面千头万绪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是镇巴法院驻村工作队的一个缩影,也是第一书记汪洪晓的工作常态。

驻村以来,汪洪晓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尝试,利用自身法律优势,巧用派出单位资源力量,积极搭建平台,建立“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联调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截至今日,汪洪晓已开展法制宣传十余次,指导帮助化解各项矛盾纠纷八十余起,实现了最低成本、最短时间化解纠纷,最大限度节约司法资源,更大程度避免当事人陷入诉累,切实打通了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

今年已是汪洪晓担任第一书记的第二个年头了。汪洪晓说:“曾经,天气变更只会影响我出行方式的选择;而现在,于我而言更是一种牵挂。连续的高温低温让我揪心群众地里的庄稼,持续的降雨降雪则让我担心群众的安危,不知不觉,驻村人的责任与担当已刻在心间。”

日日夜夜,便是一年,阴晴雨雪,便是四季。我们应当相信,在千千万万像汪洪晓一样的驻村工作者的坚守下,以四季为笔,把握好每一个日夜,他们定能共同绘就好乡村振兴新蓝图!

 
来源:镇巴法院
责任编辑:政治部